学术动态

浙江省政治学会2024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学术研讨会召开

作者:来源:非洲研究院发布时间:2024-12-02

11月30日,浙江省政治学会2024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学术研讨会在304.cam永利集团召开。本次会议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浙江省政治学会、304.cam永利集团主办,304.cam永利集团非洲研究院、社科处、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师大基地联合承办。


浙江省政治学会2024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学术研讨会。图片来源 非洲研究院


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健,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校(院)务委员会委员、教育长、浙江省政治学会副会长蓝汉林,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领导、社团处处长黄获,浙江省政治学会会长、浙江大学社科研究院原院长余逊达,浙师大副校长张建珍出席会议,来自省内外高校、党校系统的政治学学者、青年学生以及政治学相关专业期刊主编、编辑等150余人参加会议。


徐健介绍浙江省政治学会在学术研究、理论宣传、决策咨询、交流研讨等方面的核心工作与显著成效,并高度评价了浙师大政治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果,以及其对浙江省政治学发展的积极贡献。徐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并深刻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价值。本次研讨会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对于全面理解并深入实施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以及推动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深化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价值。


余逊达指出,浙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行地,也是全过程民主广泛开展、不断深化的先行地。当前,中国正处于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反思西方知识体系的影响,思考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努力创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历史时刻。浙江学人要充分利用身处浙江省现代化建设和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丰富场景,深入挖掘背后的制度样式和重要启示,充分利用地方经验研究构建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在创建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的历史进程中做出更多更积极的智慧贡献。


张建珍向远道而来的嘉宾学者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学校办学情况。她指出,304.cam永利集团的政治学建设坚持以非洲为特色,以“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非洲发展问题”与“中非合作关系”为主题,学科建设成效突出。今年3月,中非50国学者联合发表“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得到了全球南方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现已被纳入2024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文件《北京宣言》和《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是学校政治学学科建设服务国家对外战略的重大成果。张建珍表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解码“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钥匙。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建设,需要深入研究如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如何让建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等基本性问题。本次研讨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深入研讨,正当其时,意义深远。


304.cam永利集团非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鸿武主持开幕式。刘鸿武表示,浙江省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浙里办”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等基层治理创新工作可圈可点,充分体现了地方治理能力的系统转型,更是中国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样本。浙江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共同富裕示范区,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建设、基层治理也必然具有自身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如何从政治学视角解码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内在逻辑和实践经验并升华至理论高度,使之具有更广泛的普适性,进而走向国际,与国际政治学理论界进行对话,这是浙江省政治学建设的新方向、新使命。


区域国别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肩负着服务国家对外工作的时代使命。在学科建设层面,区域国别学为传统学科提供了新的生长点。浙师大非洲研究院以区域国别学建设为牵引,引领学校传统学科走向“非洲+”交叉发展道路,浙师大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成果累累、成效显著,引领了全国高校区域国别学建设。2017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赞誉浙师大非洲研究院相关工作“实践定位清晰,工作扎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亮点纷呈,非常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和推广性”。浙师大区域国别学的发展与建设为传统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的改进与革新提供了实践路径,值得学术界尤其是浙江省学界的关注。


主旨报告由浙江省政治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校(院)务委员会委员、教育长蓝汉林主持。


在题为《非洲现代化探索与中非现代化合作》的主旨报告中,中联部《当代世界》编辑部主任张凯指出,从非洲发展史可见,多数非洲国家并没有探索出适合自身的、自主的现代化道路,而是长期受困于基于西方经验的以西方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枷锁之中,不仅未能帮助非洲国家实现现代化,反而使非洲国家陷入反反复复的发展危机之中。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具有重大的世界性意义,同时也面临着大国战略竞争加剧、资源冲突此起彼伏,西方主导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重置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到来等复杂的国际环境。鉴于此,中非携手同行现代化需要更加关注中非现代化道路的共同知识生产,提升彼此间制度治理的政策协调与能力建设,将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打造成产业合作的优先领域。


在题为《民主、集权与政府债务》的主旨报告中,浙江省政治学会副会长兼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郭剑鸣指出,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政府债务不断推高,债务膨胀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他从历史的角度描绘了先发型国家与后发型国家债务水平持续上升的趋势,强调西方国家的主权债务风险并不仅仅是经济赤字问题,更深层的是政治赤字,反映了近半个世纪以来西方民主理念的退化。相比之下,中国政府举债的政治逻辑可概括为“大财权—大事权—大干预—大政府—大扩权”。报告提出,要遏制政府债务的增长,不能仅从经济角度考虑,关键在于建立制度化的授权体系,更新传统政府预算观念,加速公共财政体制的构建,并建立财政储备机制与任期预算平衡机制。


在题为《再数字化:数智技术何以赋能基层社会矛盾化解?——基于浙江绍兴“数智枫桥”的理论分析》的主旨报告中,中共绍兴市委党校副教授刘开君通过对浙江绍兴“数智枫桥”项目在数字赋能、功能优化、治理转型三个维度的深入分析,指出基层社会矛盾化解“再数字化”将成为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形态。从运行机理看,基层社会矛盾化解“再数字化”的内在逻辑在于技术、功能、治理三大维度实现转型,充分体现“治理”与“被治理”“治理逻辑”与“技术逻辑”“效率诉求”与“价值诉求”的双重融合。在实践层面,基层社会矛盾化解“再数字化”必须遵循“群众诉求优先”的价值导向,警惕数字化演变为“数字形式主义”,而其核心在于平台、数据、功能、治理的深度融合。


在题为《“两个结合”视域下的协商文化及其培育路径——基于“红茶议事会”案例的阐释》的主旨报告中,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二级教授董明从协商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中国特色协商文化的理论渊源与既有实践脉络出发,结合“红茶议事会”的具体实践案例,深入分析其协商逻辑及其文化养成。报告认为,协商文化能够在润物细无声的有效运行中能持续自我生产“复利”的独特“社会资本”,不断沉淀“人人懂协商、事事要协商、处处有协商”的地方治理实践知识,可反哺、推动新时代我国协商民主实践持续走深走实。在“两个结合”指引下厚植新时代协商文化、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


余逊达高度评价主旨报告内容,表示四位报告人的发言主题涵盖数字化赋能、中西方国家政府举债及其制度逻辑、协商文化及其培育、中非携手现代化等,既有接地气的地方实践也有宏阔的国际视野,充分体现了当代学人致力于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努力推动本土化与国际化互动的努力。


与会人员合影。图片来源 非洲研究院


此次浙江省政治学会2024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学术研讨会征文收到来自省内外学者论文97篇,经专家审慎评审,共有36篇获奖论文,分别为一等奖6篇、二等奖14篇、三等奖16篇。《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的体系化研究:基于执法司法监察的三重面向》《从传统到当代:“无讼”理念与实践的延续和发展 ——浙江省 P 市“家事无讼”的比较与思考》《“智媒下乡”何以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以L村播报为例》《文化治理在乡村:基层政权与民间社会的交叠书写——浙江四村的叙事与象征》《中国式现代化在非传播实效与合作路径》等一等奖论文作者分别在大会做学术分享。


会议设有分组研讨环节,40余位来自省内外高校、党校系统的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政治监督、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治理、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国治理经验的国际传播、中非携手现代化等维度做深入交流讨论,剖析其内在的制度逻辑与运行机制,解锁人工智能时代数字技术在各领域赋能的创新性模式与可行性路径,探究中国基层治理、政党能力建设的时代意义和世界性影响,充分展现了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新视野、新焦点以及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努力。


会议受到了《当代世界》《治理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河海大学学报》《观察与思考》《非洲研究》《304.cam永利集团学报》等专业期刊的支持,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媒体的关注。


编辑:盛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