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至3日,中国心理学会家庭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筹)首届学术会议暨桐乡市校家社协同育人现场会在浙江桐乡举行。大会由中国心理学会家庭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筹)主办,304.cam永利集团心理学院和浙江省桐乡市教育局共同承办,中国校园心理教育服务规范化建设工程执委会和浙江省社会心理学会协办。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79所高校和研究机构、8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13个市县教育局和行政单位,以及10多家企业的科研和实践工作者,共计400余人参加会议。
大会以“深化家庭教育心理研究,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为主题,实际收录摘要125篇。大会论文摘要和参加会议的代表覆盖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大会期间,共开展了7场主旨报告,74人次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学术和实践分论坛报告、70余人次进行了展贴汇报。
开幕式合影。图片来源:心理学院
11月2日,开幕式在桐乡市濮院茅盾实验小学举行,由中国心理学会家庭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筹建重要发起人连榕教授主持。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彦捷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家庭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筹委会负责人李伟健,304.cam永利集团党委副书记吕迎春,桐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君,嘉兴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杜平出席并致辞。
林崇德致贺词。图片来源:心理学院
林崇德在贺词中对家庭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的正式筹建表示祝贺。他表示,基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如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专委会的筹建恰逢其时,希望专委会在推动家庭教育心理学发展和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中不断产出新成功、作出新成效。
苏彦捷致词。图片来源:心理学院
苏彦捷代表中国心理学会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她指出,家庭教育心理指导和应用推广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当前迫切需要建立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心理理论体系,希望专委会总结各地已经开展的家庭教育实践工作,能在未来的家庭教育专业研究和实践中为国家解决实际问题。
李伟健致词。图片来源:心理学院
李伟健代表专委会向来参会的各界代表表示欢迎。他指出,家庭教育已成为关乎民族振兴与社会进步的重要议题,中国心理学会家庭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紧密围绕这一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迈向家庭教育心理学新征程的重要起点。专委会未来的研究和工作方向都聚焦于此,推动家庭教育心理学持续发展。
吕迎春致词。图片来源:心理学院
吕迎春代表浙师大对各位领导、专家和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304.cam永利集团在心理学科建设和心理赋能社会服务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她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化家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探索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模式,促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期待各位参会代表能积极贡献智慧,推动家庭教育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迈上新的台阶。
吴君致词。图片来源:心理学院
吴君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介绍了桐乡的深厚文化底蕴。他表示,桐乡将推动更多家庭教育心理工作顺利开展,为更多家庭教育心理成果在桐乡落地做好保障,也希望更多家庭教育心理专家与桐乡结缘。
杜平致词。图片来源:心理学院
杜平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感谢专家对嘉兴市家校协同工作的肯定,希望家庭教育能发展的又快又好,助力解决基层实际问题。
主旨报告会场。图片来源:心理学院
大会共进行了6场主旨报告,主旨报告先后由中国心理学会家庭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筹建负责人李伟健教授和西北师范大学马小凤教授主持。主旨报告分别围绕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建设、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新时代家庭观、亲子互动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儿童中心原党委书记丛中笑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家庭观现状调查与理性思考》的报告,分享了新时代家庭观研究设计,从家庭基本情况、家庭功能、家庭伦理和家庭支持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当前家庭观的现状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她指出,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关系必须具有一致性、整合性和实践性,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支持。
苏彦捷教授作了题为《养/教育中的沟通:关系中的理解与支持》的报告,对沟通中的三个底层逻辑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剖析:一是了解以埃里克森发展八阶段为理论基础解释沟通渠道畅通的方法;二是通过适当的表达方式和灵活变通来换位思考;三是秉持双向双赢的原则开展家庭教育。她指出,畅通的沟通渠道、适当表达与换位思考、双向双赢的三个沟通底层逻辑,将有力促进了校家社各方之间的有效沟通与理解。
儿童青少年家校医社协同心理教育服务规范化建设工程专家委员会、天津师范大学吴捷教授在《家校医社携手共筑未来之梦》的报告中介绍了“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儿童青少年家校医社协同心理教育服务规范化建设工程”公益活动的项目背景、项目概况、项目支持、主要任务及其实施意义等,并诚挚地邀请更多的心理力量加入到“儿童青少年家校医社协同心理教育服务规范化建设工程”中来,用看得见的专业与实力引领构建协同共识,竭诚守护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北京师范大学蔺秀云教授作了题为《亲子间互动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fNIRS的研究》的报告。他表示,在关注母子早期互动及其对儿童未来发展的影响中发现,应从实时动态变化的角度探究社会化过程。通过中性自由游戏、积极话题讨论和消极话题讨论三个研究任务对对立违拗障碍儿童进行了研究。在合作情境下的研究拓展了以情感为中心的强制理论,表明在某些情境下,亲子互动与儿童问题行为之间可能会形成良性循环,研究揭示了亲子互动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深远影响。
连榕教授在《在家校社协同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报告中指出,“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我国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他指出,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存在的定位模糊、边界不清、机制不全、联动不紧密等难题,建议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加强系统研究、健全机制、整合资源、高效协作。报告中,他还分享了家庭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内容。
李伟健教授在《“三全”家庭教育指导体系:破解校家社协同育人困境的现实路径》的报告中指出,亲子沟通班会课是破解校家协同育人困境的高效路径,校本教研可以将亲子沟通班会课快速提升为亲子沟通班会辅导课。应建立“三全”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即全员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研修、全员教师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全体学生参与家校积极教育。建立“三全”家庭教育指导体系,行政推动和专业引领两者不可或缺。
分会场活动。图片来源:心理学院
11月2日下午,本次大会还特别设置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现场会的小学组与中学组两个平行分会场,分别在桐乡市濮院茅盾实验小学和桐乡市振东中学举行。
桐乡市中小学教师代表分别展示了《爱我,你就夸夸我》《TA好烦 TA不烦——接纳二胎》《用心沟通,让爱传递——这么说,孩子更爱听》等19堂亲子沟通班会课,这些课程通过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参与,有效促进了彼此间的理解和沟通,为家校协同育人提供了生动实践。
桐乡市振东中学副校长夏婧在听课后表示,亲子沟通班会课一方面让家长和孩子了解彼此想法,还实现了家长间的朋辈互助,相互学习教养经验。对学校来说,还提升了全体教师立德树人的综合素养。
八年级学生钟恒的家长表示:“今天我和儿子一起参加了一场班会课,课堂上讨论了孩子玩手机、不自律等方面的问题,我听到了孩子们谈他们的想法,感受到原来孩子们内心都积极向上,这让我减少了一些焦虑感,同时课堂上听到其他家长的分享,我也觉得受益匪浅”。
九年级学生钟执一参加了“接纳二胎”主题亲子班会,他说道:“这样形式的亲子课我在小学也上过,它让我有机会听到爸爸妈妈的想法,理解他们的难处,我想以后当我和他们产生冲突时,我会提醒自己站到他们的角度看看这个问题。”
在实践分论坛中,桐乡市教育局建立了家庭教育研究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站、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三大平台,打造了四大品牌活动;温岭市教育局构建了“五维育人体系”,实现了家校社全方位、多角度的协同合作;杭州上城区教育局、金华市及天津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等单位也分别展示了各自在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
浙师大心理学院院长孙炳海教授、中国科学院史占彪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家庭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筹建负责人李伟健教授分别致闭幕辞。图片来源:心理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校家社协同育人。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全国党代会上都明确倡导,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此次大会推出了破解校家社协同育人困境的现实路径:“三全”家庭教育指导体系。该成果将实际工作者与科学研究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研发“亲子沟通班会课”,变革家庭教育指导方式,通过“全体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研修,全体教师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全体学生参与家校心理教育”,破解家校协同育人难题。
亲子沟通班会课是由班主任执教、亲子共同参与的“双向沟通”课堂。课堂非常注重情感体验,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让亲子倾听感受、换位共情。教师从亲子实际生活中真实的困扰出发,在课堂中创设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景,亲子一起协商问题的解决,回归自身运用于实际,具有很强可操作性和示范性。课堂有丰富的体验,属具身认知。家长所获的知识,是知行合一的生成性知识,而不是惰性知识。变革了原有家庭教育指导方式“重知识传授、缺情感体验,轻能力培养”,更多是认知教育的倾向,更多情感卷入,更有效改变了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行为。
目前,“亲子沟通班会课”作为“校家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在全省全国多地(海南三亚、江苏常熟等)推进,助力嘉兴桐乡、杭州临平、丽水景宁、金华浦江等校家社协同育人示范区建设,为广大中小学家长和学生搭起沟通“心”桥,助力教育回归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成效显著。
编辑:张文潇